文章引自《食品安全導刊》2023年8月出版第387期的特別報導:
“深入探討異物檢測技術,讓食品異物無處可藏”
-文 張聰
據相關數據統計,食品行業的顧客投訴中異物投訴的比例在 60% 以上,如此高的占比也引起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。如果食品中存在異物,除了會給消費者帶來心理影響之外,還會使食品品牌聲譽受到嚴重損害,甚至失去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。因此,要想生產出質量安全有保障的食品,食品企業就要高度重視異物問題,通過建立質量控制體系、安裝異物檢測系統、培訓員工和加強監督檢查等措施,有效減少食品異物問題的出現,確保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。為此,《食品安全導刊》雜志組織“食品的異物管理與檢測”專題采訪到上海微現檢測設備有限公司,就食品中異物的危害與影響、管理措施、優秀案例及檢測技術展開探討,以期為食品企業異物管理提供參考,進而為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。
問: 食品中的異物通常包含哪些物質? 一般通過哪些途徑混入?
凡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進入的,非加工要求或根據產品標準不應該含有的成分,均可以稱為食品異物。食品異物的混入途徑非常多農產品種植、收集、清洗、二次加工包裝、運輸等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混入看似紛繁眾多的混入途徑,站在質量管理理論角度來評估則簡單很多,也就是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五個角度。
“人”指食品加工生產人員,比如現場操作人員的頭發掉落;
“機”指食品加工維修設備,比如焊粒、焊渣等;
“料”指原料,比如沙地種植的南瓜的外皮不可避免就會嵌入沙粒;
“法”就是加工方法,比如清洗或選別工序的不到位;
“環”就是生產環境,比如蒼蠅蚊蟲等。
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,有些影響客戶體驗的食品內源性物質也納入了異物范疇,比如魚骨頭、雞肉殘骨、加工生產中產生的糊渣。這一類的異物雖然是食品成分,但極大的影響了消費體驗,越來越多的食品廠也開始對其進行管控。
問: 食品中的異物會對食品企業及消費者帶來怎樣的危害和影響?
食品異物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。近年來,由于消費需求的變化和曝光維權的成本降低,異物引發的問題和引起的關注越來越多。例如備受關注的食堂“鼠頭事件”一個鼠頭碎片引發全國性輿情,直接導致當地監管部門的嚴厲處罰,再如2018 年澳洲草莓農場藏針事件,一個小小的針頭幾平摧毀當年整個澳洲的草莓產業,倒逼草莓農場全部加裝金屬檢測機。這些夾雜在食品中的異物輕者影響消費體驗,造成品牌形象受損進而客戶流失;重者引發人身傷害,產生民事糾紛。
問: 可否介紹一下當前較為先進的食品中異物檢測解決方案? 其具有哪些優勢?
對于食品品控人員,除了日常的生產管理,更直觀的就是采用異物檢測設備。目前常用的異物設備包括金屬檢測、X光檢測、可見光檢測、近紅外光檢測這幾種,其中金屬檢測市場保有量最大,X 光檢測機用途最為全面。
金屬檢測,顧名思義只能檢測金屬。金屬檢測機的難點在于處理很多食品成分本身就導電,比如食品中的水分、鹽分甚至鋁箔外包裝,老式的金屬檢測機對這類產品的檢測精度比較差,近幾年的新型金屬檢測機具備自動學習功能,可以自動分析食品本身的信號,進而把食品信號和金屬異物信號給分開,實現對水分、鹽分、鋁箔產品的檢測。
X光檢測和金屬檢測相比則更為全面,但也有缺點。和金屬檢測機一樣近幾年的新型 X光檢測機具備標準算法模型和定制算法模型的功能,兩種功能可以并行工作,達到最高檢出率.X 光檢測對于鋁箔、鐵粉等輕薄異物很難檢測,而金屬檢測可以輕松檢出!兩種設備可以互為補充。
可見光檢測主要用于一些非標外觀檢測,而近紅外檢測則更少,主要是水果腐爛檢測等。目前市場的異物檢測機保有量最大的還是金屬檢測設備,因為其價格相對便宜、使用簡單.維護成本較低,已然是食品異物控制的標配。
問:哪些質態的食品對于異物檢測技術的要求較高? 原因是什么?
無論固態、液態、餡料等都具有異物檢測需求,但乳制品行業相對較少,因為乳制品前端可以依靠濾網實現有效過濾。但近幾年乳制品行業也開始增加 X光檢測,因為過濾和灌裝環節都有可能引入異物。未來的趨勢也是無論哪種質態都需要引入異物檢測設備,因為一個小小的異物都可能引發巨大品牌危機,這也是很多知名食品品牌擔心的一點。
問: 異物檢測只是對已經混入的異物進行排除,那么除了異物檢測手段外,食品工廠還需要通過哪些措施避免和減少異物的混入?
食品異物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,絕不是引入金屬檢測或 X 光檢測就能高枕無憂的。事實上任何檢測設備都不能一站式解決所有問題,只有具備專業精神、探索精神的品控和技術人員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,建立全鏈條的組合防范和控制手段,才能最大可能的減少異物。食品企業通過 HACCP 體系的建立在原材料采購、生產過程控制、產品檢驗各個環節都采用科學的方法加強員工異物安全培訓,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和責任心,并建立完整的內部追溯機制,能夠有效保證企業的產品質量和品牌聲譽。